该矿每年以350米左右的速度开疆拓土。
而下游方面,今年国内的火电需求量又较往年有所增加,赵阳表示:今年水力发电量增幅较少,增加了火力发电的压力。按季节性特点来看,一月份起市场将进入淡季,由于工厂开始停工放假,电力需求减少,而三四月份本身就是传统淡季,市场采购相对清淡,一般在此时煤炭价格较低,我们也会在此时建议企业买保布局。
主要因为在冬季来临之际,用煤量较大,供给需求相对比较紧张,新产能虽然在一直释放,但是运力方面可能有所不足。当前港口库存有明显累积,供需格局整体呈供需相对平衡,甚至供略大于求的状况,这是基本面支撑价格下行的关键因素。电厂方面则在此次煤炭价格回落后,逐渐恢复正常,有电厂人士称,现在市场恐慌情绪消失,不会再像前期一样抢煤。而少部分激进的贸易商则亏了个血本无归,有人戏谑地称:本来以为今年年底要进福布斯名单了,现在搞不好要进失信人员名单。业内人士称,经过煤炭价格暴涨暴跌,今年多数贸易商玩了个心跳,上半年的盈利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都贴了进去。
方正中期期货行业分析师胡彬称:由于前期由于煤炭价格涨幅过高,国家一定程度上放开了燃煤发电上网电价的浮动。赵阳将煤炭到厂运费价格较高的原因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煤炭的运力比较吃紧,一是年初到现在油价变化较大,每吨柴油价格上涨了将近2000元,二是现在核酸检测严格,运输司机需要持48小时内的核酸证明拉煤,但现在矿场严重排队,有的司机拉一次煤需要做2到3次核酸。德国、捷克两国均计划在2038年或更早时间彻底停止煤炭生产。
美国最大的煤矿商皮博迪能源公司已经出售了粉河盆地在2022年90%的煤炭产量。此外,十三五期间,我国煤炭企业在加强资源保障能力的同时,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加大对清洁能源布局力度。未来,未减产的燃煤电厂的投资将越来越多地加速向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过渡。相关专家表示,CCS技术对于南非实现净零目标至关重要,南非拥有大约1500亿吨二氧化碳的潜在储存容量,主要位于东海岸和西海岸的近海盆地。
日本最大发电企业JERA宣布,在2024~2025财年之前,将采购3万~4万吨氨燃料,以20%的比例与煤炭混合燃烧发电,进行为期4年的氨燃料混合煤炭发电试点项目。参考文献:[1]GIZ.German Coal Phase-out Factsheet[R].2021.[2]ACE.Clean Coal Technology in ASEANt[R].2021.[3]中国煤炭工业协会.2021年前三季度煤炭经济运行情况[R].2021-10-26.[4]欧阳为.能源困局给世界带来几重冲击[DB/OL].新华国际头条微信公众号,2021-11-03.[5]秦炎.能源转型的阵痛:欧洲和中国近期的能源危机[J].中欧能源杂志,2021.[6]宋晓波,胡伯.碳中和背景下煤炭行业低碳发展研究[J].中国煤炭,2021,47(07):17-24.[7]张锐.能源转型的政治学研究:基于德国弃煤的探讨[J].《德国研究》,2020(04):20-38.。
该项目依托国能锦界公司1号60万千瓦亚临界机组,采用复合胺化学吸收法,集成多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为煤电行业开展百万吨级大规模碳捕集项目积累了实践经验。芬兰提出2030年全面禁煤。与此同时,该公司正四处寻求黑色生物质颗粒供应商,并计划自行生产原料。德国第二大能源生产商LEAG的500兆瓦燃煤机组从2025年开始将分阶段在4年内逐步退役。
3.CCUS减碳技术IEA认为,解决现有燃煤电厂排放问题应基于三个方面:利用碳捕集改造电厂、提升燃煤电厂灵活性、在不可能进行碳捕集的地区淘汰燃煤电厂。在印度,9月末其国内燃煤电厂平均只剩下4天的煤炭存量,为历年来最低水平。来源: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图2 德国2038年退煤路径美国众议院支持设立一个国家经济过渡办公室来协调联邦政府的活动,扩大清洁能源学徒制和培训项目,重建民间资源保护队,并建立一个气候恢复服务队,包括一些专门针对化石燃料工人和社区转型的战略。根据日本政府此前发布的规划,到2050年前后,氢、氨等清洁燃料将占日本电力供给的10%左右。
据了解,印尼是全球最大的棕榈壳仁出口国,也是全球仅次于越南和马来西亚的第三大木屑颗粒出口国,树枝、树叶、米糠、垃圾等生物材料来源丰富。从2021年6月开始,PLN在旗下17座燃煤电厂混入生物燃料共同燃烧发电,计划将生物燃料发电的装机容量提升至189兆瓦。
近年来,越来越多国家启动弃煤进程,加速自身能源供给结构向清洁化方向转型。南非已开始为首个碳捕集和封存(CCS)项目点进行地质测绘,计划从2023年起向地下深处注入大量二氧化碳。
日本也在尝试生物质燃料混煤发电。从煤炭主要进口国来看,我国为满足国内市场用煤需求,从印尼、俄罗斯、美国等国煤炭进口量增势强劲,全国煤炭总体进口量同比降幅持续收窄,1~9月份中国进口煤炭2.3亿吨,同比下降3.6%,降幅比1~8月份收窄6.7个百分点。在印尼,9月份动力煤出口指导价150.03美元/吨,同比上涨203.6%。根据印尼能源部发布的最新目标,2021至2030年期间,印尼可再生能源及其他低碳燃料发电的占比将从当前的30%提升至48%。其目标是在2022年12月31日前实现15吉瓦煤电和褐煤产能退市,而最高竞标价基本保持在最高标价以下,平均竞标价则会大幅下降。从国内外煤炭行业转型路径及先进经验来看,我国可以重点借鉴:一是制定煤矿、煤电引导退出的激励政策和法律法规,为受影响的地区和企业提供政府财政支持,通过招标补贴机制淘汰和关停煤电厂,进一步完善退煤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机构协调作用。
CCUS作为减碳固碳技术,已成为多个国家碳中和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实现规模化应用,将极大减少能源行业温室气体排放,将为双碳目标实现提供强大助力。未来10年,PGE计划安装2.5吉瓦海上风电、3吉瓦太阳能和至少1吉瓦陆上风电。
随后,该公司通过了一项转型计划,其核心业务将转向可再生能源发电、低碳和零碳区域供热、可靠的网络基础设施和现代能源服务。2021年8月初,该公司宣布将在2022年10月前,彻底关停旗下Komati煤电设施,将其改造成为一座光伏电站,并将为其配备24.4万千瓦的储能设施。
据了解,JERA公布计划后,日本国有新能源与工业技术发展组织批准了对这一试点项目的拨款申请,该项目有望成为全球首个商业化运营的混合氨燃料的燃煤电厂项目。在欧洲,天然气价格飙升的情况下,公用事业公司启动了更多的燃煤发电厂,加之欧洲煤炭供应有限,当地煤炭价格已达到13年新高。
而近来,印尼煤炭主产地持续降雨,当地煤炭生产和发运均受阻,叠加其优先供应本国市场的政策,印尼煤炭出口供应持续紧张,出货量一直较为有限。另外260亿欧元将用于褐煤矿区的发展计划,包括建设新的产业园区、发展数字能源经济等。在美国,2022年煤炭产量几乎全部售罄。目前,我国煤炭企业也已围绕双碳目标积极开展多方面工作,如进行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研究、发行绿色债券等。
截至2021年8月,德国已经在2020和2021年完成三轮退煤招标。2019年1月委员会发布了退煤路线图,决定逐步关闭煤电厂,在2022年将装机容量从2019年的40吉瓦减少为30吉瓦,在2030年降为17吉瓦,最后在2038年全部退出。
多数国家和地区的贷款机构削减煤电融资的压力与日俱增。第二年法国紧随其后,目标是2023年退煤。
如果招标总额未被满额认购,将根据要求强制关闭运行年限最长、效率最低的燃煤电厂,且这部分强制关闭电厂将无法获得退役补偿。其余发电厂计划于2035年和2038年停运。
德意志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等诸多国际性金融机构早已拒绝为化石燃料项目投融资。比利时在2016年成为第一个完全淘汰煤炭的欧盟国家。如英国,为了满足电力需求,近来启动了一直处于待命状态的西伯顿A煤电厂。在双碳目标背景下,煤炭行业如何绿色开采、科学调控、转型升级、低碳发展仍是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再如,位于巴登-符腾堡州的安能集团虽然拥有煤电厂,但近年来始终明确支持弃煤,积极开发新能源,2018年该公司74.8%的投资流向了可再生能源和电网扩建领域。非洲最大银行FirstRand Limited从2026年起将终止为新的煤电项目融资。
根据《结构发展法》的规定,联邦政府拨出高达400亿欧元的资金支持受影响的地区,帮助这些地区在煤炭逐步淘汰过程中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可持续经济发展。德国今年上半年燃煤发电量同比增长35.5%。
(一)煤炭供应呈现偏紧局面全球正经历清洁能源转型过程中的一次重大能源危机,随着冬季寒冷天气的到来,以及疫情过后的需求释放,部分地区天然气价格飙升至历史新高,致使更多电厂转向发电成本更低的燃煤发电。能源危机的呼声尚在耳边,绿色环保与兜底保供都要兼顾。